关工委

焦玲

发布时间:2019-10-31         浏览次数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焦   玲

焦 玲,女,1981年10月出生,河南新野人,土木工程学院教师, 2008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,工学硕士学位,2008年6月到我校任教至今。

如果说绿色彰显了军人的风采,那么红色就代表了军嫂的精神多年来,焦玲作为一名人民教师、军人的妻子,用无私的奉献、无悔的付出,挑起了事业和家庭的重担,用无私的爱心传递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,支持丈夫对国防事业的执着追求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。曾荣获许昌学院“优秀教师”“科技创新优秀指导老师”“课堂教学大奖赛二等奖”,指导学生参加河南省第一届、第三届结构模型设计大赛,分别获优秀奖、三等奖,2015年4月被校党委授予许昌学院“学雷锋标兵”。

岗位学雷锋   爱生铸师魂

自立自强是焦玲永远不变的追求。她自2008年进入我校以来,坚持以雷锋为榜样,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,在平时的教学中,她认真备好授好每一节课,做到让学生听得懂、学得会。下课后,面对同学们的问题,她耐心讲解,直到学生弄明白为止。课余既要备课,精心准备材料,同时还要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,把关爱赋予每一个学生。她先后主讲了《结构力学》、《工程力学》、《混凝土结构设计》等8门课程,同时参加了历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以及毕业答辩工作,参与了土木工程专业各种实习教学和多个实验教学活动,年均教学工作量在600课时左右,尽管每学期教学任务十分繁重,但她每次备课都会花几个小时到几天的时间去准备。

在教学过程中,她学习和发扬雷锋的“钉子”精神,不断探索最佳教学方法。在课堂上,注重前后知识间的联系,利于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,获得新知识;善于举一反三,把评讲例题同复习课本知识、探求答题规律、提高答题能力结合起来,注重分析答题思路,明确答题步骤,规范答题形式,揭示易犯错误,以达到评讲一题、复习一片、掌握一类的目的,带给学生知识的活力、方法的潜力。

同时,她积极组织结构建模竞赛、力学竞赛等,在参加第一届和第三届河南省结构建模备赛中,她利用课余、周末,牺牲暑假假期,和学生们一起探讨、制作模型,最终在大赛47支代表队中,取得17名(三等奖)的好成绩。在以后学校两届结构建模大赛和力学竞赛,都由焦玲负责,均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。

除本职教学工作之外,自2008年至今,焦玲一直担任班导师工作。她视学生人如亲人,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,了解每一位同学在学习、生活、就业、心理等方面的动态,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;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等专业指导,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,并就每一位同学的具体情况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,辅导学生考研,使他们对择业就业、奋斗目标、人生理想等问题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,深受学生爱戴。

无怨无悔,当好军嫂。“军嫂”这个称号,意味着牺牲,意味着付出,意味着独自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。焦玲热爱自己的教学事业,同时也非常爱自己的家庭和亲人。她的丈夫是一名远在边疆的军人,结婚18年来,夫妻相敬如宾,和睦相处,她克服种种困难,一直无怨无悔地关心支持丈夫事业,关爱照顾老人和孩子,任劳任怨地工作。当孩子尚未出世时的那段非常时期里,当孩子、老人生病的时候,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时,多希望丈夫能陪伴在自己的身边,不能给部队添麻烦。她想,丈夫作为一名军人,忠孝不能两全,不能让他担心、给部队添麻烦,我作为他的妻子,就必须把这个家担当起来。她独自一人默默地承担着家中的一切!一路走来,多少艰辛,多少辛酸,多少苦楚,都深深埋藏在她的心里。由于常年劳累,自己的身体也日渐憔悴,但她总是不在乎,把自己的一腔热血都放在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和至爱的家人身上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好军嫂的精神,


关闭

许昌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
地址:中国·河南·许昌市八一路88号 邮编:461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