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弘扬雷锋精神 传承中原农耕文化
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大学生讲解团队弘扬雷锋精神,积极宣传中原农耕文化,取得了显著成绩。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荣获“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”,被评为“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”“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品牌”“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展示馆”。2018年5月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大学生讲解团队被评校党委授予“学雷锋先进集体”荣誉称号。
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大学生讲解团队于2012年12月建立至今,由在校的大学生组成,女生占80%。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壮大到现在的一百余人。多年来,该团队弘扬雷锋精神,老生带新生,届届相传。无论是赤日炎炎的盛夏,还是寒风呼啸的严冬,他们妥善处理学业和讲解工作之间的冲突,利用课余时间,义务承担农博馆的讲解工作,节假日无休息,凡有讲解任务随叫随到。团体接待有时比较紧急、或者人数较多时,甚至需要占用她们的上课学习时间。农耕馆全年连续开放在300天以上,节假日不休息,讲解团成员热情服务,认真配合讲解。同时,利用节假日,办好学校每年的樱花节、5.18“国际博物馆日”“农耕回望”等大型图片巡展。据不完全统计,已接待参观团体1500多支,参观人数达数十万人。
农博馆共有17个展厅,两层图片长廊,藏品3000余件。每位讲解员都能独立承担全厅的讲解,需要每个成员对展厅所有展品有较为详细的了解。不仅要他们熟悉长达12000多字的讲解词,更需要讲解员根据展品进行知识扩展。老生对新生讲解员的培训多利用节假日及休息时间,每一遍都认真讲解,不厌其烦;有的同学甚至周六周日都泡在博物馆对藏品进行熟悉了解。任何一次讲解,都要求每位讲解员接到讲解任务后至少要提前20分钟到馆进行准备,检查耳麦,检查馆内各项设施设备是否正常。讲解之前要清点人数,讲解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展品的保护,提醒游客不要随意触碰展品,倚靠展柜等;每次讲解任务需要花费至少一个半小时时间,在整个过程中讲解员要不停走动讲解。
为让农耕文化以更好的方式展现于社会面前,新媒体部的学生要写出一篇篇推文。每篇合格的推文,须花费至少6个小时的时间,查阅几十个词条,数十本相关书籍。在一次推送文稿过程中,由于编辑器出现一些问题,致使保存的文稿遗失。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,她们连夜奋战,宿舍楼断电后,只能用手机数据给电脑开启热点继续工作。为了不影响室友夜晚休息,他们索性带着电脑去阳台工作。老师们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一样,牺牲休息时间,多少次耽误吃饭,不辞辛苦一遍遍地审核指导,令同学们十分敬佩与感动,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,大家也因这份奉献精神和对工作的热爱,得到了弥足珍贵的锻炼与收获。
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大学生讲解团队,团结协作,无私奉献,积极宣传中华民族世代血汗传承的农耕文化精神,得到了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。